老王每道工序都要亲自上手。 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
这位石家庄市嶂石岩乡的普通农民,从20多年前操起了制作月饼的营生。 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
经年累月之后,“月饼王”的名号渐渐在乡邻间叫开,这当中既有他的姓氏,也包含着一份对其手艺的敬重。 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
这两天,每天在王增书的小院里会做出6000多块月饼。这些月饼几乎不出院门,就已被订购一空。 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
购买者多是附近村子的乡邻,因慕名而来。“相比什么秘方,我更觉得本分的手艺最重要。”王增书说。 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
制作过程中还保留着用碾子碾压的传统工艺。 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
最近几天,王增书每天忙到晚上10点才顾上吃饭,当然,桌上也少不了一盘刚刚出炉的月饼。 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
老王希望孙辈们也能将自己的手艺传承下去 。 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
夜色仍然笼罩着太行山脉,凌晨两点,53岁的王增书早早从床上爬了起来。又是一年中秋,正是他忙碌的当口儿。
这位石家庄市嶂石岩乡的普通农民,从20多年前操起了制作月饼的营生。经年累月之后,“月饼王”的名号渐渐在乡邻间叫开,这当中既有他的姓氏,也包含着一份对其手艺的敬重。最近几天,王增书每天忙到晚上10点才顾上吃饭,当然,桌上也少不了一盘刚刚出炉的月饼。
这两天,每天在王增书的小院里会做出6000多块月饼。这些月饼几乎不出院门,就已被订购一空。购买者多是附近村子的乡邻,因慕名而来。“相比什么秘方,我更觉得本分的手艺最重要。”王增书说。
最近几年,山外市场上的月饼,从包装到馅料已经花样翻新,但王增书仍然坚持着最传统的选料和制作方式。不仅如此,很多乡邻还自己带着原料前来,王增书从中只收取每斤两块五的加工费。
今天上午,购买月饼的人群渐渐散去,王增书长舒了口气。“又是一年中秋,月圆团圆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