埃及千年文物遭国人损毁 中国式到此一游丢了谁的脸?(1/22)
近年来,诸多旅游景点正在进行一场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“狂欢”。为了发展旅游业,各地从文化资源中寻找“捷径”的做法层出不穷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旅游者的文化准备也不足。“上车睡觉,下车撒尿,见景拍照,最后啥都不知道”,这是“中国式旅游”众生相。有关人士直指当前旅游之弊:看看风景,散散心,拍拍照,留个“到此一游”的纪念,这是诸多人旅行的全部。
喜欢在景区景点留下“到此一游”字样的人,绝对不少,这种涂鸦曾经被列入“中国游客十大旅游恶习”之一。由于普通游人不具备古时诗人的灵感,不可能留下长篇大论;也不具备摄影家或画家的才气,用艺术手段将景点“装入囊中”,可是却揣着“人过留名,雁过留声”的心思,“到此一游”便成为高度浓缩的旅游习惯语。而这个“到此一游”,恰好折射出当前旅游文化的贫瘠。
喜欢在景区景点留下“到此一游”字样的人,绝对不少,这种涂鸦曾经被列入“中国游客十大旅游恶习”之一。由于普通游人不具备古时诗人的灵感,不可能留下长篇大论;也不具备摄影家或画家的才气,用艺术手段将景点“装入囊中”,可是却揣着“人过留名,雁过留声”的心思,“到此一游”便成为高度浓缩的旅游习惯语。而这个“到此一游”,恰好折射出当前旅游文化的贫瘠。
2013年5月25日消息,“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,无地自容。”网友“空游无依”的一条微博迅速引发热议,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“丁锦昊到此一游”,为国人轻易毁坏千年文物的行为感到震惊和羞愧。许多网友对此均表示气愤,大呼“丁锦昊,你要火了”。曾带队赴埃及多次的资深导游张先生表示,毁坏和私藏文物出入境已经触犯了当地法律,一旦被发现且情节严重,可能要坐牢。 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
据“空游无依”描述,他是在埃及卢克索神庙最里面一个圣殿,往右边通道、左手的石壁上发现刻字。“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(的字迹),但很难擦干净,又不能用水,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。”今天上午,记者联系上“空游无依”,据他透露,自己是在今年5月3日到埃及旅游、5月6日在卢克索游玩时拍到这张照片的。“看到此情此景谁也没有多说,当时我们一团人都觉得特别羞愧,导游也不愿触到伤处,就带我们走了,我留存此照并发布在微博上是想提醒大家不要轻易毁坏文物,没想到传播得这么快。 ”
据“空游无依”描述,他是在埃及卢克索神庙最里面一个圣殿,往右边通道、左手的石壁上发现刻字。“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(的字迹),但很难擦干净,又不能用水,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。”今天上午,记者联系上“空游无依”,据他透露,自己是在今年5月3日到埃及旅游、5月6日在卢克索游玩时拍到这张照片的。“看到此情此景谁也没有多说,当时我们一团人都觉得特别羞愧,导游也不愿触到伤处,就带我们走了,我留存此照并发布在微博上是想提醒大家不要轻易毁坏文物,没想到传播得这么快。 ”
提示:支持键盘翻页 ←左 右→
幻灯播放
查看原图